但實際上,許多專案執行完畢後,高階主管們卻是無感,心裏難免有:「蛤,花了幾千萬,怎麼什麼都沒看到?」這樣的感覺。
報表是呈現面,把系統的資訊呈現出來,讓不同階層的使用者可以查詢他想看到的資訊。因此對於不了解系統內那些高深技術的人,報表是他與系統唯一的交集。相對的,對於使用者而言,他們也要了解其重要性,而在專案規劃時留下足夠的時間與成本來處理報表需求。因此我認為報表的設計需要更多的注意與心思,而不是僅僅「you say then I deliver」的勞力密集工作。
不過,報表討厭的地方就是每個人有他習慣、喜歡的look&feel,難以有一個標準格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。再者,不同情況下,需要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,也不是一個固定、標準格式可以全面滿足的。
所幸的是近年來,資訊科技的進步,已經可以提供簡易的系統,讓使用者可以拖、拉資料欄位來產生他們想要看到的格式(就像excel樞紐分析表的拖拉),大幅降低過去仰賴資訊部門開發新報表的情況。
不過許多狀況下,使用者還是會用系統把資料弄到最接近最終格式的「半成品」然後再透過excel加工。原因有很多,例如需要繪圖、貼到powerpoint,甚至於資料要先「美化」一下。有些客戶或是IT人員就抱怨「使用者不用」,而我認為認為這有幾個面向去思考:
首先:系統是否夠容易上手、容易使用?最大的競爭者並非不同BI(business intelligence,商業智慧)的套裝軟件,而是excel。系統是否像excel一樣容易上手?另外就是系統是否跟excel一樣快? (很不幸的,常常要跟excel比) 如果沒有比較簡單、比較快,那保證user會繼續用excel
其二:系統是不是容易查詢、處理資料。很多BI工作的問題在於user無法自己處理新報表 (檢視、顯示資料的格式、方式),都要透過IT部門來處理。有些公司使用者必須提IT需求單、簽核,然後IT估工時、開發、測試。但是這些user往往都是那當下要資料 (通常是要回覆老闆的問題),等到IT開發後,大概都是蚊子館的候選人了。
其三:資料是否串連。有些公司因為業務一路成長的過程慢慢建立一些系統 (legacy systems),來符合一些特定業務需求。隨著時間演進,這些系統多多少少也各司其職、各有各的資料,然而既有報表都是提供一些總體性、一般性的彙整資訊,而user要查詢某個問題的細節時,可能就要登入這些不同系統查詢不同的資料,然後才能串起來、找到原因。
這些問題都是報表相關作業非常的問題,但是卻很少被公司所重視。為什麼?簡單一句話:C/P值。老闆覺得花一筆錢去幫作業人員處理報表一點都不值得,就算他自己要看績效指標、戰情室,他也沒有感受到痛苦,因為作業人員每天用excel幫他處理好了,然後上傳到系統或是放在PPT、excel給他看。
這樣有什麼不好?
如果商業環境穩定、企業變化不大,那還好,就繼續這樣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但是現在的商業環境變化極大,就如前面提過「天下武功、唯快不破」,誰能夠掌握速度就能掌握優勢。如果每天才能更新一次報表資訊,那麼比起另一個每12小時可以更新一次的同業,哪個有機會?
再看大一點的格局,如果在一個生態系統(ecosystem)中,舉手機為例好了,消費者的購買決策、訊息需求是非常即時的,所以銷售通路的庫存更新也是要很即時,才能提供消費者第一時間的庫存資訊、確定交貨;而品牌公司更需要這些即時資訊確定後續庫存、生產的計畫;代工組裝廠就要能夠即時提供資訊;零件供應商也要跟上這個速度;這樣整個生態系統才能快速反應消費者的需求。要打入這個生態系統,那企業就要能夠跟上這個速度,否則就變成瓶頸、甚至被淘汰。
因此,我認為企業應該好好看看這個議題,因為它不亞於任何需求而且它跟企業的競爭力息息相關。
其二:系統是不是容易查詢、處理資料。很多BI工作的問題在於user無法自己處理新報表 (檢視、顯示資料的格式、方式),都要透過IT部門來處理。有些公司使用者必須提IT需求單、簽核,然後IT估工時、開發、測試。但是這些user往往都是那當下要資料 (通常是要回覆老闆的問題),等到IT開發後,大概都是蚊子館的候選人了。
其三:資料是否串連。有些公司因為業務一路成長的過程慢慢建立一些系統 (legacy systems),來符合一些特定業務需求。隨著時間演進,這些系統多多少少也各司其職、各有各的資料,然而既有報表都是提供一些總體性、一般性的彙整資訊,而user要查詢某個問題的細節時,可能就要登入這些不同系統查詢不同的資料,然後才能串起來、找到原因。
這些問題都是報表相關作業非常的問題,但是卻很少被公司所重視。為什麼?簡單一句話:C/P值。老闆覺得花一筆錢去幫作業人員處理報表一點都不值得,就算他自己要看績效指標、戰情室,他也沒有感受到痛苦,因為作業人員每天用excel幫他處理好了,然後上傳到系統或是放在PPT、excel給他看。
這樣有什麼不好?
如果商業環境穩定、企業變化不大,那還好,就繼續這樣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但是現在的商業環境變化極大,就如前面提過「天下武功、唯快不破」,誰能夠掌握速度就能掌握優勢。如果每天才能更新一次報表資訊,那麼比起另一個每12小時可以更新一次的同業,哪個有機會?
再看大一點的格局,如果在一個生態系統(ecosystem)中,舉手機為例好了,消費者的購買決策、訊息需求是非常即時的,所以銷售通路的庫存更新也是要很即時,才能提供消費者第一時間的庫存資訊、確定交貨;而品牌公司更需要這些即時資訊確定後續庫存、生產的計畫;代工組裝廠就要能夠即時提供資訊;零件供應商也要跟上這個速度;這樣整個生態系統才能快速反應消費者的需求。要打入這個生態系統,那企業就要能夠跟上這個速度,否則就變成瓶頸、甚至被淘汰。
因此,我認為企業應該好好看看這個議題,因為它不亞於任何需求而且它跟企業的競爭力息息相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